一排排整齐的小楼、水泥铺就的道路、不时驶过的轿车。这里不是城镇,而是一个小村庄——定安县黄竹镇河头村。“村里年入十几万元的人比比皆是,都是靠养鸡富起来的!”河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杨告诉记者。 近年来,定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注重品牌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品牌农产品,促进全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统计部门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进步:2013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0.1亿元,今年上半年,农业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畜牧业产值占比超35%,养殖,已然成为定安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做大规模: 合作社带动全县一半农户 在定安县新竹镇白墩村附近的山坡,皮肤黝黑的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南华将饲料投放在水塘边,鹅和鸭子成群结队前来抢食,剩下的饲料一投进鱼塘,罗非鱼迅速游过来你争我抢。 李南华告诉记者,立体养殖模式效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并通过“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运销”的标准化服务,该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仅今年上半年,定安新竹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全社产值3000万元,社员平均可支配收入5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将把林地改为果树等高效作物,发展农家乐,探索农产品深加工等,打造一个休闲生态产业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让农民抱团致富。”定安县委书记陈军表示,定安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8月,定安县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达678家,其中禽畜养殖业268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入股资金总计7.6亿元,带动农户2.8万户,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49.7%。 擦亮品牌: 依托品质做大产业 “打造品牌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定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符立东告诉记者,近年来,定安专门成立品牌创建领导小组,倾力培育和打造农业知名品牌。而叫得最响的,就是定安黑猪。 猪圈铁栏一开,黑乎乎的小猪仔们便撒欢地飞奔出去,龙湖镇文头岭村的养殖户莫贤强乐呵呵地拿起水管,冲洗猪圈,“让它们多跑跑,骨骼才能长得好,肉质也更紧实。”开放的饲养方式,生态的环境,是保证黑猪肉好吃的秘诀,也是定安县规定的饲养定安黑猪的标准。 严把质量关是定安黑猪产业化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定安本地猪的优良性能和品质,定安大力扶持建立了跨越三个乡镇的定安本地猪原种保护和繁殖基地。此外,定安于2007年实施《定安黑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规程进行饲养,并定时在各乡镇举办培训班。目前,定安黑猪地理标志已经通过国家工商局审批,定安黑猪已逐渐走向岛外。 通过品牌打造与宣传,定安黑猪、定安鹅、定安富硒鸡等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农业品牌不断涌现。品牌的作用显而易见:定安黑猪价格比白猪高出近一元,每头猪就可增加200元收益;2013年定安黑猪出栏量达56万头,比2006年翻了一番;各大生产基地规模可观,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政策惠农: 人均纯收入保持较高增速 驱车进入黄竹镇河头村的橡胶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土阉公鸡。黄竹河头龙凤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德雄说,价格能达到13元/斤,一只鸡净赚20多元,“我们有个社员,这两个月出笼6000只鸡,净赚12万元!” “以前靠种橡胶和冬季瓜菜,现在靠搞养殖发家致富,大家都尝到甜头了!”张杨向记者介绍,龙凤养鸡专业合作社经过4年发展,已由最初的8名社员发展到现在的71名,2013年社员平均收入达12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9000多元。 农民逐渐鼓起来的腰包,离不开定安县好政策的浇灌。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定安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签订农民增收责任状。各镇积极实施“打造3个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农业品牌、3个专业合作社、3家农家乐”的“四个三”行动,打造出一批集约化标准养殖产业,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13年定安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仅201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0元,同比增长13.1%。
责任编辑:王伟
http://www.farmer.com.cn/jjpd/xm/xmdt/201410/t20141015_989278.ht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