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捷报比分:协会网站会员注册/修改加入协会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English
中国兽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子刊物 > 网络文摘 >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

时间:2021-03-18 14:47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admin 点击: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农业农村部党组《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8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和实践伟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学好用好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不断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向贫困这一人类社会顽疾宣战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制胜之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必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指引。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陕西梁家河建第一口沼气池,到河北正定摘掉“高产穷县”帽子;从福建宁德探索“弱鸟先飞”,到开展“闽宁协作”扶贫对口支援;从在河北阜平发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再到指挥全党全国打赢一场场脱贫攻坚重大战役,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摆脱贫困》到《之江新语》、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再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脱贫攻坚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脱贫攻坚中的直接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反贫困领域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学习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作为重要内容,努力学懂弄通做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们党领导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到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再到改革开放后实施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从党的十八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到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传递历史“接力棒”,探索总结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彻底改变了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真理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运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指导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和认识概括为“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这是对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深刻阐释,是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科学总结,深刻回答了我国脱贫攻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七个坚持”,既体现政治保证、制度优势,又体现根本宗旨、价值理念,还包含实践准则、工作方法,在范畴上系统集成、在逻辑上有机衔接,展现出深厚的理论底蕴、缜密的逻辑框架和鲜明的价值取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科学理论,深刻领会把握内涵要义和精神实质,将其作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奋力夺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胜利。

  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是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下同心,凝聚团结伟力。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贫困县党政正职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稳定,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广大贫困群众激发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画出了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尽锐出战,锻造过硬队伍。面对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我们党把精锐力量派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昂扬斗志向贫困开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继续调集精锐力量、调配精兵强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阶段新征程中披坚执锐、勇立新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精准务实,运用科学方法。精准务实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更是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从通过“六个精准”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到派驻村第一书记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从实施“五个一批”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到通过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解决“如何退”的问题,因村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正是这种精准施策的绣花功夫、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确保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让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乡村、不同群体情况依然千差万别,必须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扎实有效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

  开拓创新,激发不竭动力。脱贫攻坚既面临多年存在的“老大难”、拦路虎,又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挑战。我们党秉持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推出农村“三变”改革、涉农资金整合、扶贫小额信贷等新政策新举措,探索完善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等新模式新路径。这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破解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速了脱贫攻坚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势更复杂、矛盾更集中、任务更艰巨,更需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创新政策举措,创新机制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攻坚克难,振奋昂扬斗志。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广大干部群众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绷紧弦、拉满弓、铆足劲,迎难而上、攻坚拔寨,成功攻克了脱贫路上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对960多万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拔穷根,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对28个人口较少民族重点帮扶、实现历史跨越,这些都是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贫困群众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攻坚克难精神,实打实拼出来、干出来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途漫漫,还将遭遇捷报比分险关硬仗,需要发扬担当勇毅的奋斗精神,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旺盛的斗志、更昂扬的姿态,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不负人民,坚守为民情怀。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村入户、访贫问苦的每个细节都融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在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党员干部把人民至上作为最高理念,把人民情怀化为前行力量,与贫困群众同甘苦、同咸淡,用忠心、爱心和恒心熔铸初心,用辛劳、汗水乃至生命践行使命,换来了9899万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832个贫困县摘掉了贫困帽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一重大论断,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在深度上,脱贫攻坚主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着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方位改善提高乡村发展条件和发展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广度上,脱贫攻坚集中解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东中西部全域推进,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着力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在难度上,脱贫攻坚主要是瞄准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咬定既定目标,打攻坚战、歼灭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力争用3个五年规划期让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赶上来。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创造的制度成果和精神财富,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落实好对脱贫县设立过渡期要求,过渡期内切实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扶上马送一程。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加大力度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资金等短板,增强产业带农益农能力。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区融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帮扶。支持各地将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持重点,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把牢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数量用途,建好10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机制保障,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让农民务农种粮有钱赚、多得利,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义务和责任。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落实好“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把村庄规划编制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持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乡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风。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要重点围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土地等重大改革问题,不能简单算经济账眼前账,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要保持历史耐心,看准了再改。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好党中央捷报比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为抓手,推动健全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脱贫攻坚在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办法,要认真梳理、全面总结、科学借鉴,把脱贫攻坚中磨练锻造的坚强有力的工作队伍、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精准有效的工作办法等运用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各司其职、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