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成最具活力增长点 2008-3-31 14:02:33 摘自:南方日报 绿树掩映下,鸡舍排列整齐,建设规划统一。凡来到这里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消毒处理,否则不能进入养鸡小区半步。在良庆区大塘镇那梨村坛黎坡,一栋栋按标准化建设的鸡舍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像这样“戒备森严”的养鸡小区,在大塘镇已建成7个,110户农民年养鸡64万羽,创产值3840万元。 近年来,良庆区围绕水产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下大力气抓好养殖小区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了养殖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该城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多种模式好赚钱 目前,良庆区畜牧业在南宁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南宁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畜牧业养殖已打破了以往传统养殖方式,农户由过去每年养几头猪、几十只鸡,发展到现在每年养几十头猪、几千只鸡,还呈现出了多种养殖模式。 “雇养型”:农户出资建鸡舍或猪舍,龙头企业免费发给饲料、猪苗、鸡苗、疫苗和进行技术指导,禽畜养成后由公司回收出售,并付给农户鸡、猪舍租金、人工工资、指标奖励等。养鸡,40天能出栏一批,每只鸡盈利一元钱;养猪,农户年养母猪120头或肉猪500头,一般每年能获利6万元以上。 “合作型”:龙头企业把销售的猪、鸭、鸡饲料等,先赊销给养鸡养鸭农户,养殖户帮助企业喂雏,等到鸡、鸭长到一定大小时,再由公司回收销售,农户每年一般能赚取喂养费1万多元。 谈到“公司+农户”的好处,良庆区大塘镇南荣村养猪户李志勇感慨地说:“原来每年只能养三四头猪赚点肥料钱,现在加入了公司,猪苗、饲料、技术等均由公司提供,农户只负责猪舍和日常喂养,每批能出栏50头猪,一年可以出栏4批!” 规模养殖促增收 良庆区有正大、百洋、通威等饲料加工企业近20家,有正大种猪场、种鸡场、广西水产研究所种苗场等5个良种繁育场,为畜牧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就是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该城区通过政策、技术、信息等,不断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采取“公司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养殖、管理、技术保障、销售融为一体,有效增强了企业抵抗市场风险和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每年,良庆区积极争取自治区级种草养牛养殖小区项目,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养鸡、养牛、养猪等养殖小区建设。该城区还举行农业产业化项目财政扶持资金发放现场会,对参与南宁温氏鸡等龙头企业的规模养鸡户给予财政扶持资金补助,对每个种草养牛规模养殖小区给予补助5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种养积极性。 按照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发展思路,他们重点抓好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推进养殖方式的转变,采取“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经营模式,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效益,初步形成了以千家万户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至去年底,该城区共建成养殖小区72个,拥有规模养殖场16个,规模养殖户90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头以上的有310户,规模户年出栏生猪达8万头,占该区生猪出栏比重的一半以上;年出栏家禽2000只以上的大户613户,出栏家禽896.8万只,占该区家禽出栏总量的59.8%。涌现出一批以那马镇苏忠为代表的养鱼大户,年向出口水产品加工厂提供罗非鱼等原料鱼近3000吨。 政策激励见成效 为了做大水产畜牧经济,良庆区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模式,用好专项资金支持畜牧业养殖小区的建设,制定考核标准,实施奖励措施,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积极搭建加工企业与种养业主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建基地、搞好产销对接。 通过下大力气抓规模养殖、畜禽品种改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措施,良庆区水产畜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2007年,该城区出栏肉牛0.53万头、肉猪15.57万头、家禽1986万羽,肉类总产量4.15万吨,水产品产量0.84万吨,畜牧水产业创产值5.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76%。此外,该城区还有8个养殖基地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产地认定,罗非鱼等水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 目前,良庆区水产畜牧业已经由集千家万户零星散养向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南晓鸡、大塘鸭、那陈鸭、那马罗非鱼和水奶牛、良庆瘦肉型猪等各具特色的养殖生产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