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9日,由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人出席并参加了研讨。大会通过并发布了《北京宣言》,宣言倡议全球促进传统医药发展。与会者大都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表示浓厚的兴趣和给予了积极肯定。 WHO重视“中国经验” “我参观了11月6日开幕的中国中医药展,印象深刻。中国的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展台,整个中国都在使用中医药。在中国,中医药已经从一门艺术演变成为一种科学。以实践为基础的中医药被纳入中国的卫生体系之中。这次会议之后,我希望能把中国的经验介绍给各成员国,让世界分享中国经验。”11月7日,在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开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WHO总部卫生系统及服务助理干事Carissa Etienne博士如是说。 Carissa Etienne所说的“中国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体系,使人们能够自愿、平等地选择传统医药和西医药服务。事实上,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目前在我国,已有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3165所;设立中医临床科室的综合医院达到8328个,占综合医院总数的63.5%;全国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床位总数达到3.2万张;综合医院注册的中医师有4.8万人。 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对中国政府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体系表示赞赏。她说,中国各地的公立医院在提供常规治疗的同时,都在采用行之有效的中草药疗法治疗许多疾病,传统医学得到很好的整合,在常见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之所以关注“中国经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将传统医药纳入卫生体系的做法,能以较低廉的成本保障人们享有较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据初步统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药处方费用平均值仅为西药处方费用平均值的76%。正是基于此,11月8日通过的《北京宣言》指出,WHO认识到传统医药是建立在初级卫生保健基础上公平的、可及的卫生系统的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卫生专业人员和工作者需要采取行动促进传统医药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隔膜仍然存在 “如何界定疗效来自于传统医药,而并非是人们的精神作用?”这是一位英国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问题。这样带有疑问色彩的提问在本次大会上并不鲜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在介绍我国的中医药研究情况时也被问及,所做的研究是否设有安慰剂对照,是否符合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等临床研究原则等。这些问题提示人们,由于文化的差异、传统医药的特殊性等因素,人们对传统医药的认识仍然不足。 WHO传统医学协调员张小瑞博士介绍,在中国2003年抗击SARS的斗争中,确诊病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占到58.3%。WHO与中国政府合作,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虽然这只是一项紧急的研究,但结果仍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所以当时我们提议,如果SARS卷土重来的话,一定要让中医药及早介入。” 张小瑞还介绍,在传统医药的效用中确实存在一些精神因素,比如在非洲的一些地方,人们在应用植物药之前会先与植物对话,但传统医药的作用并非仅此而已。 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一个由4味药组成的药方,拿掉其中的任何一味药都没有治疗效果,只有4味药俱全时才有效。这虽然不能说明这些药物是如何起效的,但至少证明它的组合是有根据的。 曹洪欣在回答有关中医药研究科学性的问题时指出,其实早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国的中医药工作者就开始坚持按照双盲、对照、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的原则进行临床研究。在对照物选择上,考虑到伦理因素,多数未进行安慰剂对照,而是以西药和临床现有效果最好的中药作对照。如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的一项治疗艾滋病的中药研究,就是以鸡尾酒疗法作对照。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的一项治疗糖尿病中药的研究不仅做到了多中心、大样本,而且这些中心分布在中国的6个省。 WHO总干事陈冯富珍说:“传统医学与西医学这两个体系不应该发生碰撞,在初级卫生保健层面上,他们应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些不是自然而然的,是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实现的,合作才能够成功,我们对此有充分的信心。” 中医药海外影响扩大 在本次大会的针灸与人类健康卫星研讨会会场外,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王文远医生被一群“粉丝”们团团围住。王文远在会议上介绍的一种易学、易用、效验的实用针灸技术??平衡针灸,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在我国,针灸由于简便廉验的优势深受人们喜爱,也诞生了不少像平衡针灸这样的创新疗法。随着针灸在国外的大热,这些疗法也多为海外所认识。 目前,中医药的海外影响日益扩大。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奇介绍,已有70多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协议94个,其中包括与美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政府签署专门的中医药协议45个。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医医疗机构,在国外的中医医疗机构已达8万多家,有20余万从业人员,每年有30%的当地人和70%以上的华人接受中医药服务;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援助工作持续开展,先后在47支援外医疗队中派出中医药技术人员400余人次,使受援国政府和人民了解了中医药,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疗效;来华接受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人数逐年增加,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接受过针灸、按摩、中草药等中医传统疗法诊治疾病。 中药成为新药研发重点 “我们看到中药产业发展的另一种趋势,即中药可以新的身份或表现形式进入国内、国际主流药品市场,并且将越来越受重视。这种身份就是现代植物药。”在本次大会的传统药物卫星会上,我国浙江一家制药厂的负责人说。 隔天,在同一会场,我国天津一家药品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了“组分中药”的概念,即在中药原方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分离出中药的有效组分,明确各组分的协同作用,确保有效成分的均一性并建立制药标准。同时,企业还可以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选取有效成分构化成一个没有任何杂质的新药,使其针对性和治疗准确性大大提高。 这两位制药企业负责人虽然为各自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药品开发目标,但其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中医药有可能成为未来新药研发的重点。 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对使用化学药品的顾虑,引发了一股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的潮流,传统药物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用药历史悠久,中药的疗效经得起考验,是进行新药研发的巨大资源。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病等领域,中药研发已取得一定进展。 当前,中药已为世界不少国家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20个中药材品种进入法国植物药用药手册目录,7个中药材标准进入法国药典,4个中药材标准进入欧洲药典。我国同美国、加拿大、法国、欧盟、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传统药物领域保持密切的合作。 对于中药的研发,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强调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我们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寻求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时,筛选了20年也没找到一个有效的单体成分。但仅几年时间就发现了3个有效的中药复方。”他认为,中药成分复杂,中医擅用复方,因此中药的开发不能一味地寻求单体,而应看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