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网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杨福合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水貂阿留申病毒检测中发现自然感染貉和蓝狐的阿留申病病毒新种(RFAV),并首次成功分离一株非水貂源RFAV,进而证明RFAV极可能是感染貉的类似水貂阿留申病症的新病原。RFAV的发现推进了当前对阿留申病毒属的认识,分离毒株为深入阿留申病毒种属特征和免疫比较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为新病毒感染提供了检测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传染病期刊《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 阿留申病会导致水貂出现消瘦、流产、死胎等情况,是珍贵毛皮动物水貂养殖业中危害严重的首要疾病,但作为病原的水貂阿留申病病毒的免疫预防自1970年发现以来尚未攻克。而且阿留申病病毒难于在体外培养分离,人们对阿留申病毒对鼬科以外动物的感染、致病知之甚少。在水貂阿留申病的群体普查中,研究者发现生长迟缓的病貉表现类似水貂阿留申病症状,并从这类病料中鉴定和发现了一群新阿留申病病毒。 科研人员通过对貉、狐养殖场RFAV感染进行广泛调查,并对貉狐病样的RFAV病毒检测测序,序列分析显示RFAV不同于同属水貂源病毒AMDV和灰狐源病毒GFADV,属于阿留申病毒属的一个新毒种。进一步研究证实,貉、蓝狐自然易感RFAV,而且RFAV极可能是这些病貉的病原。下一步,科研团队将围绕RFAV与毛皮动物感染开展深入研究。
RFAV病毒的序列进化分析 该研究得到了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不同生态区优质珍贵毛皮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的支持。 http://www.ivdc.gov.cn/xwdt/201411/t20141125_43605.ht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