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ed.aweb.com.cn 2009年02月23日07:56 农博种业--第一财经日报 很少有人预测到外资油脂加工企业会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剑锋所指,在农业部日前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反垄断法》有可能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砍在已占据中国油脂加工市场“半壁江山”的外资企业头上。 农业部2月18日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之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该规划表示:“将加强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出口国履行WTO规定义务情况的监督,加紧研究分析外资强力渗透国内大豆压榨业对行业发展和经济安全等的风险,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阻断国外资本的掠夺式并购,为中国大豆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外部环境。” 农业部上述文件中的表态是基于外资已控制中国大豆加工业的判断,国家发改委早前也作出过类似结论。2008年8月发改委公布《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称与外资企业的快速扩张相比,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比2000年下降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的91.0%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占比则从9.0%快速提高到48.0%。 外资企业的迅速扩张使中国的食用油消费结构改头换面。在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前,菜籽油是国内食用油主体,中华油脂网的报告称,20世纪90年代初,菜籽油占据我国食用油消费38%的份额,大豆油只占15%;2008年,菜籽油份额下降到18%,大豆油份额则猛增至42%。进口大豆和外资企业分别取代中国菜籽和国内企业,成为中国食用油市场主角。 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介绍,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持有股份,占我国植物油压榨总产能的66%,在中国大豆压榨业结构中,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占有28%的份额,而在我国植物油精炼产业,益海嘉里集团也占有37.6%的份额。 外资企业的扩张让有关部门忧心忡忡,国家发改委在《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单个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实际大豆年加工量达到全国总量15%以上,原则上不再准予其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矛头所指正是丰益国际等跨国粮油企业。 对于“垄断”指责,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穆彦魁此前曾抱怨道:“2007年到2008年国家对食用油限价,我们以每吨1.1万元左右出货几十万吨,当时市场价是每吨1.6万元,为配合限价我们损失20亿元左右。现在能做的是国家鼓励什么就发展什么。” 农业部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显示,2010~2015年我国人均大豆消费水平达38~45公斤,按届时我国人口达13.5亿计算,大豆消费总量将达5000万吨,而到2015年在全国大豆面积恢复到1.45亿亩、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的前提下,我国自产大豆总产量将达2175万吨,据此计算,我国大豆自给率将达43.5%,虽与2007年29%的自给率相比有大幅提高,但进口大豆和外资油脂加工企业唱主角的形势仍难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